提起山海经这部书,很多人对其第一印象就是异想天开,认为是古人没事吃饱撑的,无聊之时写下这一部书。可是我们又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,那就是即使这部书是古人在无聊时写的一本小说,那为何书中会有那么多的依据,按照古人的思想,不可能有这么丰富的想象力。再者说来,山海经中描写的一些怪兽已经被证实,如今确实都存在,比如鹦鹉,犰狳等。

读《山海经》才知道,人面马身的神真实存在,原因是这样插图

山海经中不止记录了很多的山川大河,珍奇异兽,矿产资源等,就连一些国家民族的民俗都有记录。不过在众多的民俗中,最匪夷所思的可能就是祭拜牛神和马神了。据《山海经西山经》记载:“凡西次二经之首,自钤山至于莱山,凡十七山,四千一百四十里。其十神者,皆人面而马身,其七神,皆人面牛身。”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出,在山海经中描述的某座山上,有一个民族崇拜神灵,而这些神灵十个都是人面马身,七个是人面牛身,并且屡屡得到这个民族成员的祭祀。很多人都非常奇怪,为什么在神话传说中有这么多人面兽身的神灵?这些人面兽身的神灵到底是怎么来的呢?他们真的存在吗?这一系列的答案还是需要小编来为您揭晓。

读《山海经》才知道,人面马身的神真实存在,原因是这样插图1

在上古神话中,有很多的神明都是人首兽身,其中包括女娲,伏羲,盘古等人。女娲和伏羲是人类的始祖,可是他人却长着人的头部和蛇的身体,至今伏羲女娲图都是非常常见的。盘古则是一个人首龙身的神仙,根据这些神仙的形象,我们也能看出古人对于兽类的崇拜。这种被崇拜的动物,在古代被称为图腾,几乎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图腾,而且这些图腾大多数都是以动物为主。

读《山海经》才知道,人面马身的神真实存在,原因是这样插图2

对于古人来说,特别是上古时期,由于生产力的极为低下,当时的人们连饭都吃不饱。虽然可能已经学会用火,但是食物是几乎不能完全供应上。古人都是以打猎和采果子为生,这种饱一顿饥一顿的生活,一直延续到人们学会畜牧和种植为止。学会了畜牧和种植,人们的物质生活开始有了提高,再也不用担心食物的问题,因此第一个学会种植和放养牲畜的人,在部落中属于大功臣,更严重一点,可以说是部落中的偶像。我们也都知道,一旦这个人被众人奉为偶像之后,他的形象开始愈加光辉起来,甚至慢慢的被传为神,那么这就能作为人们崇拜人面牛身和马身神的理由吗?当然不能,这还远远不够,我们还没揭开关于兽身的秘密。

读《山海经》才知道,人面马身的神真实存在,原因是这样插图3

那这个所谓的兽身到底是什么呢?其实这个也很简单,虽然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解决肚皮的问题,但是穿暖的问题却没有解决。因为当时的人们还没有发明缫丝技术,织布就更不要提了。正是因为这个原因,人们只能就地取材,在杀死牛羊马等牲畜后,将它们的皮剥下来裹在自己的身上,从而能抵御寒冷的侵袭。那么以这个为前提,是不是就可以说明当时的人们身上裹着牛皮和马皮。

读《山海经》才知道,人面马身的神真实存在,原因是这样插图4

​山海经作者所处的年代是文字刚刚出现,这个时候古汉语并不像我们现代语言一样,有太多的形容词,那么作者怎么形容这些人呢?只能用牛神或者马身,来对其进行描绘,这就造成了人首马身牛神等一些看起来像怪物的形象。那么为何全族的人只有这17人被封为神呢?原因可能是他们立下过大功,这个大功很有可能就是他们驯养家畜的创新之举,正是因为他们的创新之举,才带领族人们吃饱穿暖。人们为纪念价这些对部落有功之人,就将他们的形象制成塑像加以参拜,以求得这些神灵保佑自己五谷丰登牛马满圈,这也许就是人首兽身神明的真相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